林 葆

时间:2021/05/10

字体:[ ]

林葆,男,1933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衢县。1955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农学系。1960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研究生院,获农业科学副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分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工作,1986年任研究员,1987年7月任所长到1994年2月,1990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10名,2004年7月退休。

1966年前,从事种植制度的试验研究,对我国不同地区的种植制度进行调查,并在北京市和河北省新城县(高碑店)布置了定位试验,研究华北地区不同茬口对土壤肥力和后作的影响,着重豆科作物和绿肥在轮作中的安插。

1978年后,主持全国化肥试验网的试验研究。1981—1983年在全国组织了不同地区、不同作物施用氮磷钾化肥的肥效、用量和配合比例的田间试验5086个,结果经整理并与50年代对比,分析了我国化肥肥效变化的原因和规律,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化肥增产效益的途径,也为各地配方施肥和生产复(混)合肥提供了重要依据。到1993年,根据63个超过10年以上(含10年)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结果,分析了我国耕地在多熟制、高强度利用下的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变化状况,提出了实现高产和保持土壤肥力的有机、无机配合施肥技术体系。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中国化肥区划》,为化肥生产规划和化肥合理分配提供了依据。

林葆及其领导的课题组根据我国产化肥生产和施用的特点,开展了一些当时很有针对性的研究工作。例如,他与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作,解决了碳酸氢铵用机械施肥容易堵塞和架空的问题,大幅度提高了碳酸氢铵的利用率和肥效。又如针对我国发展联碱工业的副产品氯化铵作为氮肥的利用问题,研究提出了含氯化肥的安全、高效施用技术,为氯化铵打开了销路,提高了联碱工业的整体效益。再例如配合国产硝酸磷肥的生产,主持了北方9省、区硝酸磷肥肥效和施用技术的研究,肯定了硝酸磷肥在北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肥料。并对硝态氮肥的一些错误认识进行了解释,使硝酸磷肥和其它含硝态氮肥在我国得以顺利发展。

考虑到中量营养元素将成为平衡施肥的新问题,他和研究生一道开展了作物硫、钙营养和有关肥料应用的研究,在蔬菜、果树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林葆还为我国化肥发展积极献计献策,他也是肥料研究国际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参加者。

他和课题组同事们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7项,国家进步奖4项,国际奖2项。1986年12月他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从1991年7月起发给政府特殊津贴。林葆曾任农业部第五届(1992—1995)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是本学会第三、四届常务副理事长、第五届理事长和第六、七届名誉理事长。

代表性著作:

1、林葆,李家康.我国化肥的肥效及其提高的途径—我国化肥试验网的主要结果.土壤学报.1989,26(3):273-279.

2、林葆,李家康.五十年来中国化肥肥效的演变和平衡施肥.见:国际平衡施肥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43-51.

3、林葆.我国磷肥的需求现状及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的农化性质.磷肥与复肥,1993,(3):73-75.

4、林葆,林继雄,李家康.长期施肥的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变化.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