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中国”肥料产业技术科技服务团科学施肥培训会议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

时间:2025/04/01

字体:[ ]

20253月26日,由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耕地保护中心承办的“科创中国”肥料产业技术科技服务团培训班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名誉理事长白由路,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保护与监测中心副主任李荣,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何萍新疆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局副局长贾尓恒·伊利亚斯等出席了会议。来自新疆地区地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肥料生产企业技术人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耕地保护中心副主任汤明尧主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周卫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新疆农业既取得化肥减量、耕地提质等成效,又面临盐碱治理、水资源约束等挑战。此次"科创中国"肥料产业服务团入疆培训,聚焦水肥调控、智能施肥等关键技术,旨在以科技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希望参训人员提高站位、直面问题、深化合作,将科学施肥技术转化为田间生产力,为新疆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新疆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局副局长贾尓恒·伊利亚斯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新疆通过"三级联动"机制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打造104.66万亩次"三新"示范区,使肥料利用率提升至42.59%,耕地质量等级提高至5.07等,278万亩服务面积取得显著成效。然而,新疆农业仍面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盐碱地治理难题(3428万亩盐碱耕地占全国1/3)。虽已构建分类治理技术体系,但需持续加强监测预警和科技研发。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推进精准施肥、提升耕地质量、减少面源污染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

会议邀请了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名誉理事长白由路、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保护与监测中心原副主任李荣、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何萍、招商新疆质检能化事业部副部长杨晓凡和新疆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谷海斌做专题报告。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名誉理事长白由路以《我国肥料产业发展历程与趋势》为题做了主旨报告,全面梳理了我国肥料产业发展历程,指出氮肥、磷肥、钾肥分别历经多元化到规模化再到现代化进程,目前氮肥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磷肥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钾肥产能和自给率逐步提升;报告还分析了当前生产现状,氮肥产量持续增长但施用量下降,磷肥产能产量双增长且集中度高,钾肥产能产量提升且自给率超50%;最后,报告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强调行业将向高效省工现代化方向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服务,并注重环保技术投入推动绿色转型。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保护与监测中心副主任李荣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耕地质量提升与科学施肥对策建议》为题做了主旨报告,深刻分析了新疆地区的土壤类型、耕地质量等级、耕层厚度等,同时指出了影响新疆地区耕地(园地)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提升新疆耕地质量与科学施肥的对策措施。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何萍以《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推荐施肥方法与NE系统》为题做了主旨报告,全面阐述了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推荐施肥方法与NE系统,指出针对我国长期存在的化肥过量施用、利用率低且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问题,创新性地构建了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推荐施肥方法。 NE系统以多年田间试验的强大数据库为依托,以土壤基础养分供应(不施肥小区产量或养分吸收)表征土壤肥力,作物施肥后产量反应越高,肥料需要量越高,同时利用QUEFTS模型分析作物最佳养分需求量。该系统除了考虑土壤养分供应,还考虑了土壤以外的其他养分来源,并采用4R养分管理(right source, right rate, right time and right place)策略,时效性强,在有和没有土壤测试的条件下均可使用。田间验证表明,该技术可减肥增产增效,保障土壤磷钾平衡,并制定了23种作物养分限量标准。目前,NE系统已在全国20余省推广并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未来将持续向智能化、精准化、集成化方向升级,深度融合技术链与创新链,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支持。

招商新疆质检能化事业部副部长杨晓凡、 新疆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谷海斌分别做了《肥料抽检及真假肥料识别》、《三普成果形成技术培训专题报告。